人工智能慧居家园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北新泾街道办事处
(一)建设背景
北新泾“AI+社区”是全市首批12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一,在市经信委、区科委以及区相关部门支持下,北新泾自2018年底发布“新开门七件事”需求、制定“智慧社区三年行动方案”以来,已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企业资源、积累了一批社区创新实践应用场景,并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作了集中展示。2020年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北新泾将“AI+社区”中引入的智能语音外呼系统率先应用于口罩预约通知购买、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健康管理、对企业返户员工短信提示等,并匹配智能手环进行体温监测,AI助力社区抗“疫”的长宁做法在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采访报道。北新泾街道相继荣获首批“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示范点”和“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称号。
近年来,在北新泾智慧社区二期、三期建设中,街道始终坚持从用户视角出发,聚焦“管用”“爱用”“受用”,持续探索以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以治理数字化优化新环境的实践应用。数字化赋能公共服务,变模糊覆盖为精准定位。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综治中心等多个点位开辟24小时服务专区,服务事项涵盖“一网通办”业务、公共法律服务和营商服务事项。在吾爱家市民中心、爱馨苑康养服务中心以及为老中心等载体中,也聚焦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逐步嵌入了智慧文体、智慧康养等各类智慧服务场景,提升了市民获得感和感受度。数字化赋能公共安全,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范。元丰花园小区率先探索众筹模式下的智能安防建设,获得公安部肯定。在全社区安装1900套相关感知设备实现阈值告警监控,探索推进智慧车棚、智慧门磁等8类智慧安全应用,提升了市民居住和出行安全感。数字化赋能公共管理,变被动响应为主动介入。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应用,探索店招店牌变形智能感知、智能监控以及电梯运行状态监控,对跨门营业等四大类市容顽症问题进行自动巡屏、派单处置,实现了对管理隐患实时预警、自动派单,对问题整改督促处置、闭环管理。同时,北新泾对于数字化深度应用探索,也促进了政府与企业的双向赋能:一批人工智能企业经过社区应用场景的检验,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产品技术的迭代更新;一批企业借助AI+社区参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契机,在打响知名度的同时,也实现了更广范围的场景应用。
面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北新泾街道继续扎实推进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探索,“AI+社区”进入“慧居家园”数字社区建设应用的新阶段。2021年进一步提出“一个街区、四大版块”数字化社区打造方案,即“慧治金钟”数字化街区以及智慧安全、智慧康养、智慧宜居、智慧社交四大版块建设,并在市经信委指导和支持下编制数字社区导则,力争不断提升百姓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力求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社区经验和样板。
(二)建设内容
1.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有效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建设学法、用法阵地,形成广泛覆盖、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高效精准服务,让金钟路沿线居民生活更安心。
1)数字化调解终端
在调解工作室中配置数字化调解终端。系统集成调解培训、调解头条、案例库等功能,将传统的线下学习模式转为线上学习,拓展调解员学习途径和知识储备。利用互联网调解技术,为调解“远程赋能”,增加视频调解、专家连线、司法确认等功能,赋予调解员在线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并在调解过程中增加文书共享、调解录制、禁言控制、在线签名等功能,使人民调解工作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创新调解服务模式,打造“数字化调解室”。
2)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舱
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在综治中心设置24小时自助式的“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舱”。将北新泾辖区内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远程互联技术享受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公证等公共法律服务业务办理。为老百姓提供私密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的新型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将安置帮教关口前移,在司法所大厅赋能“服务舱”远程会见能力。服务舱附带的身份认证、5G通讯、CA远程签字、物联网能力,既能够满足律师远程会见业务安全性、私密性和及时性的需求,也能够减少受援人和律师的面对面沟通,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3)法宣融平台终端
通过法宣融平台终端协调各法律服务组织,整合各类优秀法宣融媒体资源,丰富法制宣传内容。每个法宣融平台终端都可以作为宣传阵地,24小时向老百姓开展普法教育。
2.爱馨苑智慧服务系统一期
通过汇聚社区居民的救助信息、就业信息、求职信息、事务办理信息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向社区居民提供精准救助、主动推送服务,系统一期重点面向残疾人士提供个性化服务。
1)互联网+精准救助
爱馨苑智慧服务系统一期将街道残疾人的个人信息、救助信息、就业信息、求职信息、事务办理信息等汇总起来,结合管理模块和统计分析功能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对人群进行分类,针对性推荐可办理事项、享受政策、工作信息等;并可进行实时跟踪,一旦系统预警,助残员会及时上门跟踪了解情况,提供服务。
2)互联网+温馨社区
配合系统一期建设,“爱馨苑”服务号已上线包括残疾人信息、志愿者服务、就业创业、职业培训、视频直播、康复服务、信息发布、全景体验、辅具展示与租赁等模块。系统会根据残疾类型的不同,将有关信息分类推送给残疾人,文章配有语音朗读功能,系统配有视障版模式,可让视障人士足不出户享受助残服务。
3.电力大数据应用
对各类人员进行用电数据模型分析,以及借助AI智能感知终端设备实现社区居民生活行为的安全管理。
1)日用电量数据分析模型
基于电力大数据服务支撑,社区居委根据社区特殊群体的日常行为习惯,构建了各类群体的分析模型,包括群居用户分析模型,商铺“消防三合一”排查模型,极端天气用电异常模型等。通过模型研判将异常数据实时推送到社区居委,为社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AI智能感知终端设备
通过引入AI智能感知终端设备,可实时感知用户的用电行为特征。对于独居老人或者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介入。例如,将智能感知终端用于独居老人行为感知,通过用电行为分析模型,发现老人每天早上七点起床烧水做饭(使用烧水壶、微波炉设备),系统一旦监测到老人没有使用热水壶、微波炉电器,感知终端会发送消息告知老人监护人和社区居委,社区居委收到消息后可第一时间上门查问。
4.社区“线上数字家园”
在“社区云”平台,开发面向所有生活、工作在北新泾人群的“线上虚拟社区”——“我的社区美好生活圈”特色应用模块,坚持组织资源主导,撬动社会资源导入、鼓励居民资源参与,以“实惠圈”、“活动圈”、“办事圈”、“我的小区直播间”等模块,凝聚公共生活需求,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
5.新泾六村探索湿垃圾一体化处理
聚焦高效复合生物菌降解技术攻关,在新泾六村居民区施行新一代湿垃圾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具有全量无害化降解、多重除臭工艺,油水分离处理、环境噪音控制、污水排放达标、空气排放合规等多项先进处理工艺。日处理能力可选择0.5T—10T,统一运营管理系统,可实时对接政府“一网统管”运行管理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评估和精准运营调度;高效降解时间0.5至4小时,每天可完成2次全过程处理,专业人员只需每月清运和维保1次。高温消毒灭菌工艺,现场完成无害化处理。可选提供塑料袋自动破拆功能和干垃圾自动压缩打包,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实现“两张网”融合一体化管理。
6.加装电梯管理信息系统
包含4项功能:一是加梯条件三维展示,展示三种加梯可行性结果,点击每个单元可具体查看咨询报告内容;二是居民意愿扫码填报,以单位为单位,实施统计每户居民的加梯意愿;三是加梯过程实施监控,通过视频探头实施监控电梯施工进度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情况;四是加梯运行状态查询,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已安装电梯楼栋,了解运行状态、保障运行安全。同时将电梯五方通话功能接入管理系统,一旦电梯发生故障或意外情况,警报信息将通过管理系统自动派单到相应维护单位,第一时间查看情况并解决。
(三)建设成效
1.“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探索基层数治法治。融合街道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法律服务、矛盾调处一站式解决中心,助力司法所数字化升级。将司法所打造成基层法治枢纽中心,有效整合各项法律服务资源,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业务。有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内外联通的司法行政业务的服务体系,实现“一网协同,一屏联动”,助力司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征程。法治宣传阵地覆盖全部的15个居民区,为百余人次提供远程咨询。将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实现矛盾不上交。
2.爱馨苑智慧服务系统一期探索特殊人群精准服务。爱馨苑智慧服务系统一期可以更好地协助残疾人,实现差异化贴心帮扶。为残疾人提供多渠道的社区服务资源的获取方式,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提高人文关怀、感受社区温暖,截止到目前已开展线上直播4次,累计向智残、精残和肢残人士精准推送服务政策5122条,向所有残疾人士推送公共服务信息3万余条。为志愿者提供好的激励模式,鼓励更多的人把空闲的时间贡献出来做志愿者,吸引大家参与,促进多元化社区建设;为街道服务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提供主动便捷的云服务。
3.电力大数据赋能社区安全管理。以低压客户电力大数据为基础,根据街道社区管理服务需求,利用客户每月电费出账数据、每日用电量数据以及非侵入式设备采集到的家庭主要用电设备用电信息等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建模,构建社区数据可视化管控平台,为社区智慧化管理提供数据与决策支撑。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合街道实际需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户用电行为,打造“电力+社区服务”新模式。第一批试点监测15户独居老人家庭、7家“消防三合一”现象反复的商户以及481处已整治的群租房,尚未发现异常用电情况。
4.“线上数字家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立足线上功能拓展延伸与线下功能复合叠加,通过“线上家园”可发布社区最新的优惠活动、最近的商铺信息、邻居的闲置资源等信息;居民不仅可以线上预约辖区内各类“文明实践、美好生活”相关活动,还可以组建自己的兴趣团队;可查看区域内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场馆、空间,不仅可以“网办”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还提供帮办、代办、上门办的服务。通过“一屏观社区,一键约活动”,将服务从家门口进一步延伸到屏幕前。
5.湿垃圾一体化处置探索环境治理数字化。在小区内全面完成湿垃圾处置,降低了湿垃圾收储运输和人力成本的整体投入,提升了垃圾处理的周转效率。项目所产出的生物油和有机肥料残渣,都将按照环保回收标准再利用。通过运行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动态了解湿垃圾处置情况,跟踪问题环节、堵塞管理漏洞、提升居民素质、形成良性闭环,有助于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目前试点小区每天可处理1吨左右的湿垃圾,减量率在90%以上。同时数据信息已纳入城市“一网统管”运行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减少湿垃圾运输车辆作业、缓解高峰期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大幅度节约财政投入成本。
6.加装电梯全生命周期实现智慧管理。将人工智能应用与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相结合,动态掌握居民加梯意愿,对意愿超过90%的着力推进加梯,对意愿超过80%的予以重点关注,以便及时跟进推进加梯工作,目前北新泾街道共有14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7台正在安装,另有19台已完成签约即将安装。同时依托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保障了电梯运行安全。
联系人:顾晓蕾
联系方式:
52163762
13402124709
